1. 操作方法和人员操作规范
对原材料进行接收、储存、监控、处理和加工,以制造和分销安全的成品。
1.1 拒收货物/接收干货
食品生产企业可以通过识别和阻止可能受到污染的原材料的进入,或成品的发货来保证产品的安全。
关键要求
1.1.1.1 拒收受损的、受虫害污染的或肮脏的运输工具或容器。
1.1.1.2 拒收通过受损的、受虫害污染的或肮脏的运输工具运来的原材料。
1.1.1.3 企业保留拒收货物记录,记录中包含拒收原因。
1.1.1.4 厂内周转车辆状况良好、清洁、没有孔洞并且未受虫害污染。
1.3 储存操作规范
原材料和成品的储存方式应能满足安全储存的程序要求。
关键要求
1.3.1.1 原材料、包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在储存和从仓库取出时,必须防止污染。
1.3.1.2 托板或单独容器上的存货周转日期必须清晰可见。
1.3.1.3 原材料、包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必须存放在托板、衬板或架台上,离开地面。
1.3.1.4 原材料、包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存放的位置必须离开墙面和天花板至少 18 英寸或 45 厘米。
1.3.1.5 在存放原材料、包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排与排之间必须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开展清洁和检查工作。如果不能提供 18 英寸或 45 厘米的检查空间,必须遵守相应程序以保证存放区可以开展适当清洁、检查和害虫监控活动。
1.3.1.6 如果原材料是露天存放,必须对原材料充分保护,以免出现变质和污染情况。
非关键要求
1.3.2.1 存货周转日期应当标记在包装物的永久性部位(例如不能标记在包装卷膜上)。
1.3.2.2 每排托板之间应当至少留出 14 英寸或 35 厘米的空间。
1.3.2.3 应当为在地面高度存放的产品提供指定的储存位置及运输通道。
1.3.2.4 如果出于过道宽度和叉车旋转空间的原因不能留出距墙面 18 英寸或 45 厘米的空间,那么可以靠墙安装一个货架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在距离地面 18 英寸或 45 厘米的位置安装一个底部支架,以避免托板触地存放。
1.3.2.5 作为原材料的纸张,纸板和塑料卷筒可以存放在地上。但在使用前卷轴边角必须修剪好,转角必须去掉以防止产品污染。
? 储存条件
原材料和成品必须存放在清洁的存放区,以避免接触到污染源。
关键要求
? 存放区必须保持清洁、通风良好和干燥。原材料、半成品、包装材料和成品必须远离冷凝物、污水、灰尘、污垢、化学品或其它污染物。
? 在返回库房存放之前,已使用的部分包装材料或原材料必须有所防护。
? 所有的有毒化学物品,包括用于清洗和维护的化学物品,以及非产品材料,如设备和器具,必须完全隔离存放。
? 研发样品以及偶尔使用的原材料,包装材料和成品必须定期进行检查,以免出现虫害污染的情况。
? 由于处理不当会构成产品安全风险的包装材料必须遵循特殊的存放程序(如无菌包装或玻璃包装)。同时必须记录故障和纠正措施。
? 对于客户退回的产品,在经过授权人员的检查和放行之前,不得返回成品存放区。
非关键要求
如可能,包装材料应在指定区域与原材料和成品分开存放。
使用前,如适用,必须检查将要使用的原材料和包材是否受损、受污,及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产品描述。
? 原材料/成品库存
原材料和成品库存必须维持合理的数量,以避免超期存放和害虫滋生。
关键要求
? 为了确保存货周转,原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和其它材料必须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或其它可核实的方式(例如,先到期先出)。
? 存放期超过四周的易滋生虫害的原料必须定期进行检查。
? 容器储存材料时需加盖或反转,防止受上方结构的污染。
非关键要求
应建立并执行一个体系(如超期库存清单,倒拍日期等),以对易受虫害污染的原材料的检查进行确认并追踪。
? 托板
清洁和维护良好的托板可以将污染机会降到最低限度。
关键要求
? 托板必须清洁、完好无损。
? 将储存在外面的托板带入工厂内使用时,应进行污染检查。
非关键要求
托板和其它木制表面在清洗后应晾干。
在托板和袋装原料之间,或在两个叠放的托板之间应加放衬板,以防止托板损坏原料。
? 指定的返工区域
如果不妥善隔离和管理,返工操作可能引起原材料、半成品、包装材料或成品污染。
关键要求
? 必须有一个指定的返工区。
? 返工区必须与可用的原材料隔离开。
? 返工必须每周开展一次或经常开展,以将返工数量保持在最低水平。
? 返工产品必须做好标识,以便追溯。
会被再次使用的树脂切片,研磨后的树脂,加工或切割后的树脂边角料需存放于有盖的,干净的,密封的和正确标识的容器内。
树脂的再次研磨,切片,塑料或纸加工后边角料的包装或打包,必须在和生产相隔离的区域进行,从而可以控制灰尘和料的溢出。
? 吸尘和过滤装置
如果不加维护, 过滤器、筛网和滤袋可能会产生产品安全问题。
关键要求
吸尘和过滤装置必须存放在无尘环境中。
吸尘和过滤装置必须保持清洁。
吸尘和过滤装置的设计必须可以避免细线、棉绒和纤维可能的污染。
? 散装原料处理
散货接收系统和卸货区是外部污染物引入到企业的高发区域。在卸货期间,正确的接收操作规范可以确保卸货和装货的安全性。
关键要求
1.9.1.1 散货接收系统和卸货区必须适当安装和维护,以防止原材料和成品被污染。
? 散装干燥和液体原料的外部接收管线或封盖必须上锁和标识,或以其它方式确保安全性。
在卸载散装原料时,储罐呼吸口应加滤网或检查口闭合,以消除该过程中异物污染的可能。
在原材料接收和成品发货时,必须检查散装容器口或其它运输容器上的安全密封号(如果有)与提单上的密封号,以证实这两个号码相匹配。
储罐应防水。
输送管路或软管应放在地面以上的支撑物上来防止污染或被水淹没。
气动系统或鼓风机应配有空气过滤器。
将软管、封盖和连接器存放在受管控的区域前应进行清洁。
应对罐车清洗标签或装车前确认单进行检查并保存记录。
1.11 加工助剂
由于加工助剂是产品接触材料,因此加工助剂需要进行管理,以便保护产品免受污染。
关键要求
诸如消泡剂和隔离剂之类的所有与食品接触的加工助剂必须与非食品材料进行隔离。
必须标明加工助剂的指定用途。
接触食品的加工助剂必须具备“可用于食品加工”的许可文件。
? 原材料转移
原材料一旦被接收,它们将被转移到工厂内的使用地点。有时候需要把原材料放入较小的容器内以方便管理。必须谨慎管理原材料的转移以避免引入污染物。
关键要求
? 企业必须遵守转移和处理食品材料的有关程序。
? 任何时候容器必须离地存放,在不使用时必须加盖。
? 必须正确标识原材料存放容器,以保持物料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 在其他工厂生产的容器,毛坯及瓶盖,在接收后进行印刷或其他的再加工前,必须储存在原来的纸箱直到使用为止。
? 部分使用的纸箱装材料必须再次密封后才从生产间转移到储存区重新存放。
? 当任何其他材料从原来的容器被卸到中转容器时,所含的内容物必须明确标识。
? 毛坯及其他半成品应被一次性覆盖物或其他保护设备保护避免受污染。
非关键要求
? 人员应当迅速处理因原材料的转移引起的溢出、泄漏和废物。
? 在将选定的物料运送到加工区之前,应当进行目视检查和外观清洁。
? 桶状容器应当擦干净。
? 包装材料的保护性外包装应在生产区域外去除,以消除潜在污染。
1.15 异物控制装置
筛分机、磁铁、滤网、X 光机和金属探测器需要安装在恰当的位置,以防止金属、木材、玻璃和其它异物的夹杂。
关键要求
? 如果包装材料中使用订书钉或类似物品,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尽量降低产品污染的可能。
? 异物控制装置应尽量安装在每条生产线的末端。
? 金属探测器或 X 光机应安装一个报警和/或一个自动剔除装置,可将污染的产品转移到安全和受控区域,仅获授权人员才可进入,或以其它方式维持对拒收产品的控制。
? 应对剔除产品或对不寻常异物进行调查,并采取纠正措施,以识别并消除污染来源。
? 异物控制装置应与产品或加工过程相适宜,能探测出加工设备带来的金属磨损或污染。
? 对于连续挤出的产品来说,如果不能实现污染物自动剔除或识别,或者生产线不能自动或轻易停止,则必须标记产品受污染的位置。
? 企业必须遵守相关程序以运行、监控和测试异物控制装置。
? 必须对异物控制装置进行定期监控并保持记录。
企业必须遵守纠正措施和汇报程序以应对异物控制装置出现的故障。这些措施包括:
分隔
隔离
重新检测自上次检测装置运行正常时所有已生产的产品
? 废料处置
废料及其清除情况需要进行管理以避免污染。
关键要求
? 必须将垃圾或不可食用的废料妥善存放在有盖子、有标记的容器中。
? 废料容器应至少每天清空一次。
? 在任何时候,垃圾或不可食的废料都不能接触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
? 必要时,由有资质的承包商清除废料。
? 废料处置必须符合法规要求。
1.19 工作区安排
整洁、高效的工作区会促进清洁和可维护性,对产品安全来说至关重要。
关键要求
? 在生产时,应在生产区和辅助区开展日常清洁活动,以便维持一个卫生的环境。
非关键要求
生产设备和辅助配件的布局和安装应合理。
不应当将便携式、偶尔使用的设备存放在生产区或原料存放区。
应提供足够的工作区和存放区空间,以确保在安全、卫生的条件下进行操作。
应将生产垃圾保持在最低限度。
? 一次性容器
残留物会污染任何放到旧容器中的新材料或产品。
关键要求
? 一次性容器不得重复使用。
? 所有的一次性容器应压扁、刺穿或以其它方式处理,以保证不能再重复使用。
1.23 交叉污染预防
性质不同或有食品安全风险的原材料需要单独处理,以防止污染。
关键要求
1.23.1.3 必须设立系统以减少任何潜在的物理、化学或微生物污染风险。
应建立并实施颜色代码或其它分类方法区分食品级和非食品级树脂,以预防产品被非食品级的添加剂或树脂污染。
应对加工助剂、油墨或其它与产品接触的物质进行过敏原成分评估,并且在有可能造成过敏原交叉污染风险时,执行适当的控制程序。
应建立程序对原料,半成品,返工品及成品进行识别及分离,以预防交叉污染。
? 容器和器具
如果不加管理,任何接触食品的容器或器具均存在产生食品安全风险的可能性。
关键要求
? 用于运输、加工、盛放或存放原材料、半成品、返工产品或成品的容器和器具须被妥善制造、处理和维护,以防止污染。
? 存放半成品或成品的容器必须仅按照其指定用途使用。
? 容器上的内容物标签必须明确易读。
生产、包装或原材料存放区域不能使用易断的刀片。
分类或其它需要直接处理材料的活动需要在和生产区域同等标准的地点进行。
企业生产的包装容器不应盛放杂物或化学品。
? 罐子、瓶子和硬质包装
如果罐子、瓶子和其它容器用作包装物,需要额外的清洁和储存步骤,以防止异物污染。
关键要求
1.25.1.6 对硬质包装进行加盖或倒置,或对上方结构进行良好维护,以防止被污染。
在接收未清洁的一次性容器前,须将其储存得当,以防止其受空气传播或手接触污染。
? 成品运输
成品必须进行编码以便于追溯,必须建立相关的成品运输要求以防止产品污染。
关键要求
? 所有的成品上都必须标记消费者可以轻易识别的清晰产品代码。
? 产品代码必须依照法定的包装要求和批次说明,并必须能应用到食品追溯召回程序中。
? 按照法规要求,分销记录必须能确定一级分销商。
? 在处理和运输成品时,必须防止实际的或潜在的污染。
? 产品必须在有罩盖或天篷的发货平台上装载或转移,以防止产品受到天气的影响。
? 在装载之前,必须对所有运输车辆都进行清洁和车辆状况检查,以免这些问题危害产品。
? 必须记录运输车辆的检查结果。
非关键要求
? 应当鼓励运营商和客户保证运输工具的卫生条件和维护良好。
? 应当提供安全铅密封号或挂锁, 并按照企业或客户要求对其使用进行记录。
? &nbs
相关资讯
-
AIB认证术语表
2018-02-03 -
AIB认证《统一检查标准》食品安全维护
2022-02-26 -
AIB认证《统一检查标准》综合虫害管理
2022-02-26 -
AIB认证食品检查和审核的意义
2022-02-21 -
AIB认证准备供检查用的文件
2018-02-03 -
AIB认证样本评分分析示例,食品安全认证类别评分等级
2022-02-26 -
AIB认证健全的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
2018-02-03 -
AIB认证前提方案与食品安全程序统一检查标准的五个类别
2022-02-21 -
AIB认证《统一检查标准》清洁操作规范
2022-02-26 -
AIB认证自动判定为“不满意”的项目
2018-02-03